喵宝贝 资讯 运营成本高昂,行业竞争激烈 生鲜电商咋熬这个“寒冬”

运营成本高昂,行业竞争激烈 生鲜电商咋熬这个“寒冬”

经济导报记者 戚晨

运营成本高昂,行业竞争激烈 生鲜电商咋熬这个“寒冬”

位于济南市经四路万达一层的“苏鲜生”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前来采购生鲜产品 戚晨摄

寒冬里,生鲜电商的日子似乎更不好过。

从11月下旬起,社区生鲜电商“呆萝卜”便传出拖欠供货商货款和裁员的消息。就在事件爆出的短短一周内,还有我厨、吉及鲜、妙生活等生鲜电商平台传出经营困难甚至关闭的消息。当大部分垂直领域电商经历野蛮生长又归于平静后,生鲜电商为何活得如此艰难?如今,市场洗牌,哪些平台和品牌能笑到最后?大家都在等待市场给出答案。

烧钱“烧”不起

波士顿龙虾、大闸蟹、瑞典深海三文鱼、智利车厘子……17日,在位于济南市经四路万达一层的“苏鲜生”,不少消费者正在采购来自各个原产地的生鲜产品。

“现在有了生鲜店,确实能够买到优质产品了,今天主要是想给老人和孩子买点进口车厘子。”在“苏鲜生”店内,一位正在挑选车厘子的顾客告诉经济导报记者,父母的住处距离万达较近,但是她所在的小区周围并没有这样的生鲜店,每次回父母家都会来采购一些。

与“苏鲜生”模式类似,目前不少生鲜电商都在线下开设门店“引流”,在看似红火的背后,却是额外增加的成本。

“生鲜门店看起来和超市没什么区别,但其运营成本很高,仅冷链配送成本就是超市的数倍。”“云农1986”生鲜平台前合伙人宋杰给经济导报记者算了算生鲜电商的实际成本,“每个订单产生的人力、物流、包装、冷链建设等在内的综合履约成本是35元左右,目前每一个SKU的商品,成本就要占到总价的30%左右,因此高额的铺货成本是生鲜电商不得不面对的‘痛’。”

宋杰之前所在的“云农1986”是主打从原产地到餐桌的生鲜农产品配送平台,经过两轮融资后,不到半年钱就“烧”光了。宋杰表示,自己也没有想到这场“没有硝烟”的生鲜大战背后,是资本的比拼。

“我们之前也尝试过‘1元购’等物美价廉的营销模式,这基本上是所有拿到融资的平台的‘常规动作’,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烧钱的基础之上。”宋杰表示,为了提升盈利水平,“云农1986”生鲜平台也尝试了“前置仓+O2O社区店”等模式,每单成本从35元降到了10元左右,但盈利还是很微薄,尤其是需要在种植、采购、销售3个环节同时下功夫,这对于一家创业企业而言,无疑是一个“夸张的命题”。

各平台忙争夺

面对生鲜电商万亿元级别的市场,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加码,无数创业者也在涌入这个市场。今年“双11”后,各大平台生鲜电商都有不错的战绩。生鲜电商本来生活网公布了“双11”战报,累计出货30万个包裹。京东生鲜在“双11”期间(10.18-11.11),共卖出了11万吨生鲜农产品,所售国产生鲜产品覆盖国内95%的产区。

“目前,我国生鲜零售的竞争已经进入下半场。在生鲜零售领域,各家企业模式不尽相同,但行业尚未形成寡头的局面。”北京好再来食品有限公司华北区负责人肖刚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,目前他们的几款爆款产品也在尝试和生鲜电商合作,但不可避免的是,整个行业的竞争将继续加剧。

肖刚透露,不少电商平台都希望自己的单品能够成为行业内价格最低的,给出的补贴力度相当诱人。

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,国内生鲜电商领域大约有4000多家入局者,其中仅有1%实现盈利。事实上,生鲜“赛道”早已开始重组洗牌。据不完全统计,2016年到2018年陆续有10多家生鲜电商破产退出,2019年生鲜“流血竞争”势头不减,出局者加剧。

18日,经济导报记者在“苏鲜生”看到,消费者购物可以采用“超市+餐饮+O2O”的消费模式,消费者既能在店内进行选购,也可以下载软件,进行线上选品下单,让苏宁易购的快递小哥送货上门。

据统计,如今京东、天猫、苏宁等头部电商平台都能实现1小时到家、半日达、次日达等服务,希望利用缩短产品送达用户的时间提高竞争力。

转型“菜市场”

“相较于欧美国家大部分地区,国内都市生活节奏更快,对于速度和效率的要求更高。在中国以小区为主的居住环境下,人口单位半径内密度很高,也为社区店、便利店提供了天然的发展土壤。”宋杰告诉经济导报记者,此前他们也在下沉市场,希望从菜市场和传统社区的生鲜店入手,来抢夺消费者。

今年,集体转型菜市场,成了生鲜电商转型自救的核心主题。据了解,传统菜市场成为互联网巨头们眼中的香饽饽。上海苏宁宣布开启菜场业务,叮咚买菜、每日优鲜、美团买菜等主打线上蔬菜配送的电商平台也纷纷扩大规模,阿里光环下的“盒马”,也新增了散装蔬菜、净菜配送等服务。

苏宁菜场相关负责人表示,大部分消费者买菜是为了回家做饭,所以深入社区的苏宁小店通过“线上订,线下取”这一先销后采模式,消费者能拿到当天到货且经过现场验货的产品,企业能实现仓库零库存、门店零库存,降低经营成本,这是生鲜电商探索的新方向。

“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,消费者的习惯在变,比如年轻的消费群体更习惯网购,不愿或无暇去传统菜场,生鲜电商满足了这部分人的需求;同时,消费能力也在变,高附加值的进口生鲜产品、特色生鲜产品、净菜等,不乏追捧者。”葳蕤资本创始人王贤良分析,资金和成本压力是整个生鲜电商行业普遍面临的问题。生鲜电商能否通过“菜市场”模式逆袭,并不是单纯的模式问题,还存在产品种植、全链服务和真正的数字化等问题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喵宝贝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miaobb.cn/news/1621.html

作者: 经济导报

上一篇
下一篇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564999054@qq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00-17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